焊缝检查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焊前检查
确保遵守所有安全措施。
阅读和理解相关文件。
收集所需材料和工具。
检查焊接坡口形式、尺寸及表面质量。
确认焊接环境及设备条件。
检查焊工合格证及焊接工艺技术文件。
焊中检查
检查实际焊接参数(如电流、电压、速度、预热温度等)是否符合工艺文件要求。
监控多层多道焊的焊道缺欠处理情况。
对采用双面焊清根的焊缝进行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测。
检查焊层、焊道的布置及焊接顺序。
焊后检查
检查焊缝的外观质量与外形尺寸。
进行无损检测,如超声波探伤、射线探伤等。
审查焊接工艺规程记录及检验报告。
检测目的
检出焊缝中的危险性缺陷。
通过测量缺陷位置、尺寸与形状,辨认缺陷性质。
利用计算机重建缺陷形貌与分布,形成影像或图像。
确定工件中的缺陷是否可以允许存在。
检测方法
外观检查:包括表面平整度、毛刺和飞溅、颜色和光泽等。
无损检测:如超声波探伤、射线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等。
尺寸测量:使用量具、卡规等工具进行精确测量。
评定测试结果
根据检测数据和质量标准,评定焊缝质量是否合格。
提交检验报告,记录检测过程和结果。
这些步骤确保了焊缝从准备到完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充分的检查和控制,从而保证焊接质量和安全。建议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工程需求和标准,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