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是一项巨大的水利工程,其利与弊如下:
利
防洪
三峡工程通过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显著提高了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可以有效地防御1954年那样的洪水和1998年的洪水。
发电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900亿千瓦时,为华中、华东、华南地区提供大量清洁电能,有效缓解了能源紧张的局面。
航运
三峡工程显著改善了长江特别是川江渝宜段的航道条件,使万吨级船队直达重庆,并较大改善中下游枯水季节航运条件,促进了西南与华中、华东地区的物资交流。
水资源利用
三峡水库作为国家重要淡水战略储备库,累计为长江中下游调节补水2732天,补水总量超3600亿立方米,保障了长江中下游人饮和灌溉用水安全。
生态环境改善
三峡库区新增污水日处理规模158万吨,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重点片区林草覆盖面积增加447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50%,保土保水能力进一步增强。
经济发展
三峡库区产业扶持成效明显,扶持生态农业园46.8万亩,培育形成秭归脐橙、涪陵榨菜等一批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21个,扶持一批重点景区建设;库区GDP年均增长率达15.9%。
移民安置
完成移民安置区帮扶项目1193个,新增就业岗位94.1万个,就业保障性与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精准帮扶移民安置村801个,居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超95%、村庄道路通达率接近100%,库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弊
文物和生态环境影响
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导致大量文物古迹被淹没,虽然已采取抢救措施,但仍有一部分文物无法保存。
移民和地质灾害问题
三峡工程涉及湖北和重庆的20个区市县,最终动迁移民113万,移民安置和生活保障面临挑战。此外,三峡库区的滑坡地带一共一百五十余处,蓄水至海拔135米后,可能引发地质灾害。
水环境保护问题
三峡工程对水中的鱼类洄游通道有一定影响,可能会影响鱼类的繁殖和生存。同时,泥沙问题也需要持续关注。
经济成本
三峡工程的建设成本巨大,虽然其综合效益显著,但经济成本也不容忽视。
结论
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综合效益,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然而,其对文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移民和地质灾害问题以及水环境保护问题也需要高度重视和持续管理。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应对措施,可以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确保三峡工程的长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