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黑星病

时间:2025-02-15 17:41:49 单机游戏

黄瓜黑星病是一种 真菌性病害,主要在黄瓜的定植后到结瓜期发病,对黄瓜生产造成严重危害。该病害主要影响叶片、茎蔓、卷须和瓜条,尤其是幼嫩部分受害最为严重。

症状

黄瓜黑星病的症状包括:

叶片:初期为污绿色近圆形斑点,后期病斑扩大,形成星状破裂,叶脉受害后变褐色、坏死,使叶片皱缩。

茎蔓:病斑长梭形,大小不等,可达4厘米左右,淡黄褐色,中间开裂下陷,湿度大时长出灰黑色霉层。

卷须:染病变褐腐烂。

生长点:染病后经过2-3天烂掉形成秃桩。

瓜条:被害形成暗绿色、圆形至椭圆形病斑,直径2-4毫米,中央凹陷,龟裂成疮痂状,溢出琥珀色胶状物。

发病规律

黄瓜黑星病由 Cladosporium cucumerinum引起,病菌以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和农事操作传播。发病适宜温度为18-22摄氏度,相对湿度90%以上。因此,棚室湿度大、温度低、植株过密、郁闭、天气连续阴雨(雾、雪)、光照少、连作地等条件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防治黄瓜黑星病主要以农业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为主:

农业防治

种子处理:从无病区引种,对种子进行消毒,如用55摄氏度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50%多菌灵拌种。

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温湿度管理:控制好棚室温度和湿度,通过放风排湿,控制灌水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叶面结露,抑制病菌萌发和侵入。

轮作倒茬:与非瓜类作物坚持2年以上轮作。

选用抗病品种:如青杂1号、2号,津春1号,中农13号、11号、7号,白头霜,吉杂2号等抗病品种。

化学药剂防治

预防:发病前可用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等药剂进行预防。

治疗: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可选用的药剂包括苯醚甲环唑、氟硅唑、戊唑醇、肟菌酯等。

建议

及时防治:一旦发现病害症状,应立即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害扩散。

综合防治:结合农业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综合提高防治效果。

种子消毒:重视种子的消毒处理,防止病害通过种子传播。

温湿度管理:严格控制棚室温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菌生长的环境。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防治黄瓜黑星病,保障黄瓜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