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中“人之初”部分的全文解释如下:
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译文
人出生之初,天性都是善良的。
人与人之间的天性原本相似,但由于后天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
教育的方法,贵在专心一致。
详细解释
人之初:
指人刚出生的时候。
性本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每个人生来都有善良的品质和心性。
性相近:人的天性是相近的,都有善良和同情心。
习相远:但由于后天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同,每个人的习性逐渐产生很大的差异。
苟不教:如果不好好教育。
性乃迁: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可能变得不好。
教之道:教育的关键在于方法。
贵以专:教育的方法贵在专心一致,持之以恒。
举例说明
昔孟母,择邻处: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
子不学,断机杼:有一次孟子厌学,孟母割断织布机上的梭子来教育他,告诫他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通过这些解释和例子,可以看出《三字经》强调人性本善,但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对人性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教育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能培养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