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合导线平差计算表用于对测量数据进行平差处理,以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一个附合导线平差计算表的示例:
工程名称: 道路观测
| 序号 | 观测角 | β′左 | 改正数 | 改正后角值 | β 左 | 方位角 | a | 坐标增量X | 坐标增量Y | 调整后坐标增量值X | 调整后坐标增量值Y |
|------|--------|------|--------|------------|------|--------|---|-----------|-----------|-------------------|-------------------|
| 1| 72.4627| K127-10 | 4" | 72°36'48" | 164.2107 | +4"| 164°21'11" | 210.641 | -337.427 | 123.435 | -337.427 | 123.435 |
| 2| 206.0432| K127-11 | 4" | 206°28'24" | 95.1229 | +4"| 95°12'33" | 205.809 | -337.427 | 123.435 | -337.427 | 123.435 |
| 3| 177.3226| K102-11 | 4" | 177°19'42" | 69.3934 | +4"| 69°23'27" | 235.037 | -337.427 | 123.435 | -337.427 | 123.435 |
计算步骤:
观测角:
记录每个测站的观测左角或右角。
改正数:
根据平差方法计算每个观测角的改正数。
改正后角值:
将改正数加到观测角上,得到改正后的角度值。
方位角:
记录每个测站的方位角。
坐标增量X/Y:
记录每个测站的坐标增量值。
调整后坐标增量值X/Y:
将坐标增量值加上改正数,得到调整后的坐标增量值。
注意事项:
确保所有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根据具体的测量项目和测量方法选择合适的平差方法。
在进行平差计算时,注意角度和坐标增量的单位要统一。
希望这个示例能帮助你理解附合导线平差计算表的基本结构和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