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病》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收录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鲁迅在儿时绍兴城,其父亲因患水肿病而求医的故事。
病情描述:
鲁迅的父亲长期患病,无法康复,家中请来了两位自称为“神医”的医生诊治,但这些医生开的药方和使用的药物均未见效果,最终导致父亲的去世。
医生的形象:
文章中的“神医”形象被描绘得十分生动,他们收费高昂,医术却不见成效,甚至生活阔气、体格健壮,这与他们治病无效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气愤。
庸医的实质:
鲁迅通过这些医生的表现,揭示了当时社会庸医的无能,他们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对治病只是敷衍了事,只为金钱。
个人情感:
文章中流露出作者对父亲去世的不舍与愧疚,以及对传统封建孝道的反思。特别是衍太太让鲁迅在父亲临终之际大声呼唤,反而加重了父亲的痛苦,这让鲁迅感到极大的内疚。
学医的动机:
鲁迅学医的初衷是为了弥补自己无法救治父亲的遗憾,希望通过学医来找到治病救人的方法。
总的来说,《父亲的病》通过鲁迅父亲治病的故事,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庸医的恶劣行径和封建迷信的荒谬,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传统医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