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港》是一部记录中国航天事业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以下是每章的概括:
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
西昌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四川南部,纬度低,离赤道近,有利于火箭的发射。
西昌避开了大城市,荒无人烟,从1984年1月29日到1990年3月,已有六颗卫星在这里发射,1986年对外开放。
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
1989年9月3日凌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生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泥石流,发射基地遭到毁坏。
全体将士凭借顽强的毅力迅速恢复了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来自全国各地的火箭专家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
1990年4月1日晚,作者采访了三位美国休斯卫星公司的专家——维克特、马克、弗罗里克。他们对中国航天有很高的评价,并希望中国在发展航天科技的同时不要丢掉自己的民族文化。
20世纪的中国与美国
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中国与美国一直是冤家,直到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华,1979年中国与美国建立了正式的对外关系。
举起火箭的大旗
1984年初,中国购买的卫星需要美国和法国的火箭发射,中国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上官世盛认为中国火箭已具备打入国际市场的条件,并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
序幕在戴高乐机场拉开
国际航空展在巴黎举行,中国代表团长乌可力在一家华人餐馆得到盛情款待,不少海外华侨看到中国火箭走向世界,都感到非常自豪。
天时?地利?人和
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美国连续三次火箭发射失败,英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和“大力神”火箭先后爆炸,法国的“阿里亚娜”号火箭也发生了爆炸,种种意外都对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非常有利。
周游列国的中国专家们
1986年4月,中国卫星代表团前往美国,他们的报告激发了海外华侨的自豪感,中国对外宣布“长征二号”、“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
这些章节通过讲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展历史、中美专家的合作与友情、以及中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的全过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不断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决心,以及人类探索宇宙、憧憬未来的博大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