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律及相关法律知识涵盖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等。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安全生产事故等级划分
特别重大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较大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条件,否则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如果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条件的,应予以关闭,并依法吊销其有关证照。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处罚
特种作业人员未按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资格就上岗作业的,责令限期改正,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未建立安全联锁保护系统、停运、变更专业会签制度、未制定操作规程与工艺卡片管理制度等行为,依据《安全生产法》进行罚款。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在事故调查期间擅离职守或逃匿的,给予降职、撤职处分,并处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百的罚款。
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
法律是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中的上位法,居于整个体系的最高层级。
安全生产法规分为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安全生产法规和民族自治地方安全生产法规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与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相同。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与政府监管责任。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指导和监督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这些内容构成了安全生产法律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基本框架,旨在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