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距离地球大约38.4万千米。它的直径约为3476.28千米,质量约为7.349×10^22千克,平均密度为3.35克/立方厘米。月球的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自转与公转周期相等,因此始终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约1/6,这意味着在月球表面的物体会有较轻松的运动条件。
月球的起源有多种理论,其中最广为接受的是大碰撞理论,认为早期地球受到一颗叫做Theia的行星大小天体的撞击,这导致部分地球物质进入轨道并最终形成了月球。月球表面有高地和低地两种地形,高地由山脉和高原组成,而低地则是由平原和撞击坑构成。月球上的火山口和熔岩平原是火山活动的痕迹。
月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气层,但有一个薄薄的外逸层,其密度比地球低至少十万亿倍,由少量的氖、氢、氦和氩等惰性气体组成。月球上的温度变化极大,白天最高可达160摄氏度,夜间最低可达-180摄氏度。月球的逃逸速度为2.4千米/秒。
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这个距离会因为月球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而有所变化,最近时(近地点)约36.33万千米,最远时(远地点)约40.55万千米。月球的自转周期为27.32天,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
月球上有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如月岩和氦3)、太阳能资源、空间资源(如高真空、强辐射、失重等条件)以及作为人类星际航行的第一站和星际迁移的中转站。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就开始探索月球,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首位登上月球表面的人类,这次历史性的登月任务被称为阿波罗11号。未来,许多国家和私人企业计划返回月球,甚至建立永久的月球基地,这可能为深空探索和太空资源开发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