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分类投放及收集
餐厨垃圾应与其他垃圾分开投放,包括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等。
餐饮场所应设置分类垃圾桶,并设置标识,方便员工和顾客正确分类投放。同时,要定期清洗垃圾桶,以防交叉污染。
垃圾收集及运输
餐厨垃圾收集应有专门的车辆进行,车辆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防止臭气和细菌扩散。
收集垃圾时,应采取封闭式运输,防止漏溢和污染环境。
垃圾储存
餐厨垃圾应储存在封闭、干燥、通风良好的垃圾房内,垃圾房应距离食品加工和存放区域足够远,防止交叉污染。
垃圾房内应定期清扫、消毒,并配备防臭设备,减少垃圾储存过程中带来的臭味和细菌。
垃圾处理技术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和生物处理两种方式。
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厌氧消化、厌氧露天堆肥、生物滤床等,在处理过程中可以产生可燃气体和有机肥料。
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好氧堆肥、好氧厌氧技术等,通过生物降解和发酵,将餐厨垃圾转化为肥料和沼气。
垃圾处理设施管理
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包括设施定期检修、设备维护、运行数据记录等。
要保持设施周围的环境卫生,定期清除积水和垃圾,防止污染环境。
处理设施应与周边环境分隔,设置防尘、防臭、防噪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监测与评估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的执行需要进行监测与评估。
监测包括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处理效果以及污染物排放等。
评估包括对设施运行效果的评估,以及对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此外,最新的规范《CJJ184-2023》还补充了以下内容:
术语定义
明确了餐饮垃圾、厨余垃圾、泔水油、煎炸废油、地沟油等术语的定义。
预处理
规定了预处理工艺,包括消毒、除油、除杂、脱水、破碎筛选、调质等,以满足后续处理工艺对原料的要求。
厌氧消化和好氧制肥
详细描述了厌氧消化和好氧制肥的技术要求。
其他处理技术
介绍了破碎直排、饲料化等其他餐厨垃圾处理技术。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餐厨垃圾得到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处理,促进餐厨垃圾处理工程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