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的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退火
定义:将钢材加热到Ac3以上30~5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细化晶粒,消除应力,降低硬度,提高塑性。
应用:常用于亚共析钢的预备热处理,以获得均匀的组织结构。
正火
定义: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细化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消除应力。
应用:用于要求较高强度和韧性的结构件。
固溶热处理
定义: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入基体后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使合金元素充分溶解,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成型。
应用:常用于奥氏体不锈钢和某些高强度钢的热处理。
时效处理
定义: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目的:使强化相析出,提高硬度和强度。
应用:用于需要进一步提高硬度和强度的场合。
淬火
定义: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围内发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获得马氏体组织,提高硬度和强度。
应用:用于要求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零件。
回火
定义: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消除淬火应力,稳定组织,调整硬度。
应用: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
表面处理
白化处理:通过喷砂或化学法去除不锈钢表面的黑色氧化皮,使其呈现本色。
镜面光亮处理:采用机械抛光、化学抛光或电化学抛光等方法,使不锈钢表面达到镜面光泽。
着色处理:通过化学氧化、电化学氧化、离子沉积氧化物等方法,在不锈钢表面形成各种颜色的膜层,提高其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这些热处理工艺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以达到不同的性能要求。例如,对于奥氏体不锈钢,通常需要进行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以获得最佳的耐蚀性和力学性能。而对于高强度钢,则可能需要淬火和回火处理,以提高其硬度和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