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二醛(MDA)含量测定是一种评估植物在逆境条件下膜脂过氧化程度的方法。其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丙二醛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生成粉红色的三甲川(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该物质在532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为了消除其他物质的干扰,通常在600nm波长处也测定吸光度,并利用这两个波长下的吸光度差值来计算丙二醛的含量。
实验步骤如下:
样品准备 :称取适量的植物材料(如叶片),剪碎后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的三氯乙酸(TCA)和石英砂进行研磨,得到匀浆。提取:
将匀浆转移至离心管中,在低温下以高速离心,分离出上清液,即为MDA提取液。
显色反应:
取一定量的MDA提取液,加入硫代巴比妥酸溶液,混匀后放入沸水浴中加热一段时间,然后迅速冷却至室温。
测定:
在分光光度计上分别测定532nm和600nm波长下的吸光度。通过这两个波长下的吸光度差值,结合特定的公式计算出MDA的含量。
计算:
利用以下公式计算MDA的含量:
$$
\text{MDA含量} = \frac{(A_{532} - A_{600}) \times V}{a} \times \frac{1}{W}
$$
其中,$A_{532}$和$A_{600}$分别是532nm和600nm波长下的吸光度,$V$是反应液的总量,$a$是测实用提取液的体积,$W$是材料重量。
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避免其他物质的干扰,尤其是可溶性糖,因为它们在532nm波长下也有吸收。
实验材料的新鲜程度和处理方法也会影响测定结果,因此需确保实验材料的准确称量和处理。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较为准确地测定出植物组织中的丙二醛含量,从而评估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膜脂过氧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