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意识有所淡化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理论学习上抓得不够紧,存在以会代学、学习走过场的现象,导致学习的自觉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这影响了他们通过学习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能力。
文山会海问题依然严重:
尽管经常强调要减少文山会海,但以县政府名义下发的文件和召开的会议仍然较多,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有的会议例行公事,老生常谈,对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没有实质意义。
调查研究不够深入: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方面抓得不够实,到基层调研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不够深入,存在“被安排”现象,走的路线、看的点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有的调研先入为主,真实情况掌握不够,调研效果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
缺乏社会责任感:
宗旨意识不仅体现在个人生命的意义上,也体现在社会责任的层面上。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缺乏目标和追求,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个人作风问题: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个人作风方面存在问题,如办事急躁、不稳重,缺乏计划性,盲目单干。有的对群众态度不好,缺乏耐心和细心,影响了干群关系。
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存在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办事效率低下,缺乏创新精神,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
奢靡之风:
尽管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能够自我抑制奢靡之风,但偶尔仍存在浪费现象,如借招待之机有浪费吃喝的情况。
理想信念动摇: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淡漠,缺乏使命感。
违法乱纪行为: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背离党的宗旨,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腐化堕落,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这些表现表明,宗旨意识的淡化不仅影响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也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教育,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