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是一个系统性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科学核算原则和方式,将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部门、行业等收集整理的基本指标有机结合起来,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结果。其主要目的是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核算标准和规范:
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基础,明确规定一系列核算概念、定义和核算原则,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和核算方法以及相应的表现形式(平衡表、账户、矩阵等),形成一套逻辑一致和结构完整的核算标准和规范。
数据体系:
它是遵循一定的国民经济核算标准和规范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的结果,即一整套国民经济核算资料。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总体数据和分部门数据,系统地反映从生产、分配到交换、使用的经济循环全过程,以及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联系,因而是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的重要依据。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国民经济核算标准是《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为更好地反映世界经济环境新的发展变化、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方法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以及各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实践经验,SNA在不断修订完善中。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功能包括:
测量社会经济发展的系统,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经济活动监测,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总体数据和分部门数据,系统地反映从生产、分配到交换、使用的经济循环全过程。
支持政策分析和制定,为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
国际比较,通过统一的核算标准和规范,便于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经济比较。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国际标准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这两种体系分别是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和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Material Product System, MPS)。SNA适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核算,而MPS则为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管理服务。
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例如,资金流量核算是金融强国建设的基础设施,能有效监测金融经济运行,支持货币政策决策与实施、维护金融稳定、实施金融监管,服务高质量发展。
总的来说,国民经济核算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宏观经济核算方法,通过科学核算原则和方式,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为经济决策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