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Real-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定位)测量技术是一种基于载波相位差分法的实时高精度定位技术。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基准站设置
基准站接收机被安置在已知坐标的参考点上,连续接收所有可视的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卫星信号。
基准站将测站点坐标、伪距观测值、载波相位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和接收机工作状态等数据通过无线数据链发送给移动站。
移动站设置与初始化
移动站接收机被安置在待测点上,同样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
移动站先进行初始化,完成整周未知数的搜索求解后,进入动态作业模式。
数据接收与处理
移动站在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的同时,也采集GPS观测数据。
移动站通过系统内差分处理求解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根据移动站和基准站的相关性得出移动站的平面坐标(x, y)和高程(h)。
差分计算与定位结果
利用基准站和移动站之间观测误差的空间相关性,通过差分的方式除去移动站观测数据中的大部分误差,从而实现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
基准站和移动站之间的通讯通常采用无线电波、蓝牙或互联网等方式进行。
通过上述步骤,RTK系统能够实时提供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广泛应用于建筑、开采、道路铺设等需要高精度定位的领域。
建议:
在进行RTK测量时,确保基准站和移动站之间的视线不受遮挡,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实际测量环境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通讯方式,如电台模式或网络模式,以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