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万之争,也被称为“宝万权力纷争”, 起源于2015年,历时四年多,是中国资本市场上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商战。这场商战涉及多方资本巨头,包括宝能、华润、安邦、恒大等企业。以下是宝万之争的主要始末:
起因
2015年,A股市场经历股灾后,保监会放宽了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的比例上限,为险资入市打开了大门。
万科作为地产界的领军企业,因其股权分散、股价相对低廉,成为宝能系的目标。
宝能系的入局
宝能系通过其旗下公司前海人寿和钜盛华,在二级市场大量买入万科股票,迅速提升持股比例。
截至2015年12月26日,宝能系合计持有万科24.26%的权益,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万科管理层的反击
万科管理层,以王石为代表,对宝能的入局持反对态度,认为其资金来源不明,融资风险极高。
万科采取了停牌等防守措施,并寻求资产重组,试图引入深铁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以稀释宝能的股权。
在这场争夺中,万科管理层展现了强烈的反击意志,通过法律诉讼、公开举报等手段,试图阻止宝能的进一步行动。
华润的介入与退出
华润作为万科的老东家,自然不会坐视不理,耗资4.97亿元夺回大股东之位。
但宝能系毫不退缩,重新成为第一大股东。
2016年,华润集团投了反对票,导致万科定向增发股票引入深铁集团的计划受阻。
行政干预与和解
在这场商业战中,万科差一点就被宝能系收购。
最终,行政干预介入,和平止息。
2017年,深圳地铁通过收购华润和恒大持有的万科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而职业经理人团队除了王石退出之外,整体得到了保留。
结局
宝能系虽然未能实现对万科的控制,但在减持万科股票后,仍然获得了可观的财务收益。
万科在经历了这场风波后,管理层得以稳定,公司继续沿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前进。
这场商战不仅展示了资本市场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也反映了监管政策对市场行为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