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的姓名、年级、性别等基本信息。
学生的家庭背景,如父母是否在外地打工,由谁照顾,家庭经济状况等。
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社交能力等。
辅导过程
辅导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如一对一谈话、小组活动、绘画疗法等)。
辅导员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的过程,如通过温和亲切的态度、倾听学生的感受等。
辅导中使用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如情感回应、共情、鼓励、制定学习计划等。
辅导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如是否愿意主动交流、是否参与活动等。
辅导效果
学生在辅导后的变化,如情绪是否有所改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社交能力是否提高等。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如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等。
辅导员对辅导效果的评估和反思。
辅导计划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的长期和短期辅导目标。
辅导的持续计划和安排,如每周或每月的辅导次数、每次辅导的时间等。
辅导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其他注意事项
辅导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如学生的抵触情绪、家庭环境的限制等。
辅导员在辅导过程中获得的启示和经验。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辅导时间:2024年12月31日
辅导学生:林林
辅导教师:张老师
一、学生基本情况
林林,二年级,性格内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他在学校很少主动与同学交流,总是一个人默默坐在座位上。
二、辅导过程
建立信任关系
张老师主动走到林林身边,和他聊起他感兴趣的玩具汽车,逐渐打开他的话匣子。
鼓励社交互动
张老师鼓励林林多和同学们一起玩游戏,并邀请了几位热情友善的同学过来一起玩汽车玩具。
观察与反馈
在辅导过程中,林林开始和同学们有了互动,脸上露出了笑容,虽然还有些腼腆,但已经愿意参与到集体活动中。
三、辅导效果
林林在辅导后开始和同学们互动,情绪有所好转,愿意参与到集体活动中。
四、辅导计划
持续观察
继续关注林林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他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定期反馈
每两周与林林的爷爷奶奶沟通一次,了解林林在家的表现,并反馈给林林。
五、其他注意事项
保持耐心
由于林林性格内向,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时间来建立信任关系。
鼓励家长参与
鼓励林林的父母多抽时间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通过电话或视频等方式与林林保持联系。
通过以上记录内容,可以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过程和效果,为后续的辅导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