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岩等级的划分标准主要依据围岩的 稳定性、强度、变形特性等因素,并结合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结构特征进行评定。以下是围岩等级划分的一些主要方法和标准:
Q系统 :由挪威岩土工程研究所提出,根据围岩的地质结构、岩性、断层情况等因素,将围岩划分为Q1-Q6等级,Q1级为最好的围岩质量,Q6级为最差的围岩质量。RMR系统:
通过考虑围岩的强度、岩石结构、岩石厚度、锚杆支护等因素,将岩石分为非支护岩、锚网支护岩、锚索支护岩和喷射锚杆支护岩等几个级别。
GSI系统:
考虑到围岩的岩性、岩石结构和岩石受力状况等因素,将围岩分为GSI 1-100等级,GSI值越高表示围岩质量越好。
国家标准
中国:
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围岩级别主要依据岩体完整性、岩石强度、地下水状况和主要结构面状态进行划分,通常分为Ⅰ级到Ⅴ级。
铁路隧道:围岩基本分级由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因素确定,分为Ⅰ、Ⅱ、Ⅲ、Ⅳ、Ⅴ、Ⅵ级,数字越小表示围岩性质越稳定、越耐压。
公路隧道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3370.1-2018),围岩等级主要依据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岩体完整性指数(Kv)、结构面特征(间距、粗糙度、充填物)、地下水状态和地应力条件进行划分。其他方法
鲁棒性分类法:
依据围岩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岩石的破坏特征等指标,将围岩分为强韧岩、中等韧岩、弱韧岩、弱脆岩和脆岩等几个级别。
国标《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围岩级别的划分应根据岩石坚硬性、岩体完整性、结构面特征、地下水和地应力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相关表1.1的规定。
综合以上标准,围岩等级的划分通常分为五个等级,从优到劣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具体划分方法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有所调整。在实际应用中,围岩等级的判定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情况和围岩的具体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