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年龄的称谓

时间:2025-02-14 10:41:58 单机游戏

古代的年龄称谓非常丰富,涵盖了从婴儿到百岁的各个阶段。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古代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赤子: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2岁

孩提:指二至三岁的儿童。

3-8岁

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幼儿头发扎成小髻,向上分开为两角状称“总角”)。

黄口:10岁以下儿童的年龄。

9岁

九龄:指儿童9岁。

10岁

幼学:十岁。

髻年:古代女孩10岁的称谓。

12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3-14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15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舞勺之年:女子15岁。

志学之年:束发,十五岁。

16岁

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

20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三十岁。

半老徐娘:三十岁(女)。

40岁

不惑:四十岁。

50岁

知命:五十岁。

半百:五十岁。

知非之年:五十岁。

60岁

花甲:六十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

杖乡之年:六十岁。

70岁

古稀:七十岁。

杖国之年:七十岁。

80岁

杖朝:八十岁。

米寿:88岁。

90岁

鲐背之年:九十岁。

耄耋之年:八九十岁。

100岁

期颐:百岁之人。

茶寿:108岁。

这些称谓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年龄阶段的细致划分,也体现了对不同年龄段特有的文化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