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绑扎规范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操作工艺
将基础垫层打扫洁净,用石笔和墨斗在上面弹放钢筋位置线。
按钢筋位置线布放基础钢筋。
绑扎钢筋,四面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需交所有钢筋相交点扎牢。相邻绑扎点的钢丝扣成八字开,以免风片歪斜变形。对于单向板,板钢筋可以用梅花扎,但梁边两道板钢筋必须满扎;对于双向板,则必须满扎。梁筋与箍筋交叉点应当满扎;剪力墙也应当满扎。
大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或混凝土撑脚,以保证钢筋位置对的,钢筋撑脚下应垫在下层钢筋网上。
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双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独立基础、为双向弯曲,其底面短向的钢筋应放在长向钢筋的上面。
现浇柱与基础连用的插筋,其箍筋应比柱的箍筋小一种柱筋直径,以便连接。箍筋的位置一定要绑扎固定牢固,以免导致柱轴线偏移。
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钢筋的连接:钢筋连接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钢筋连接
钢筋连接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应在接头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钢筋的交点须用铁丝扎牢;板和墙的钢筋网片,除靠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发生位移。双向受力钢筋网片,须全部扎牢。
梁和柱的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
钢筋保护层
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
钢筋加工
钢筋加工场内布置有钢筋调直切断机、钢筋弯曲机、钢筋拉直机、钢筋切断机。钢筋在场内进行水平运输采用平板拖车。
钢筋原材在储存时,采用简易罩棚进行保护,防止钢筋受到雨水侵袭并产生锈蚀,钢筋原材料在储存中,严格按照规格材质归类进行存放,并挂牌进行注明。
钢筋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直接下料,必须了解对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在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
钢筋在弯折时应在稳定均匀的压力下缓慢的进行,不得急扫或冲击。
加工完成的钢筋成品,在存放时必须按照施工部位、设计编号、钢筋规格、材质进行编号挂牌管理。
钢筋绑扎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钢筋绑扎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规定。
这些规范要求确保了钢筋绑扎的准确性、牢固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这些规范进行施工,并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查和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