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是指 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的制度。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
最低月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
最低小时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
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因素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 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2. 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3. 劳动生产率。
4. 就业状况,考虑失业率水平。
5.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最低工资标准的发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应将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在批准后7日内在当地政府公报上和至少一种全地区性报纸上发布。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意义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施旨在:
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
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
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注意事项
最低工资不包括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
不包括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住房和用人单位支付的伙食补贴。
不包括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下的津贴。
不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
通过这些规定,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旨在确保所有劳动者都能获得其基本生活所需的最低收入,从而保障其基本生活权利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