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年)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其父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
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
政治生涯
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出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随着新党执政,又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
文学成就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个人生活
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
个人生活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但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轶闻典故
苏轼不仅是一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还是一位美食家,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长制作红烧肉。
关于东坡肉名字的由来有很多传说,其中一种传说与苏东坡的家庭经历有关。
主要作品
《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
《东坡乐府》
《潇湘竹石图卷》
《古木怪石图卷》
总结
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北宋时期代表人物,他在文学、书法、绘画等领域均有卓越成就,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词风格独特,被誉为“苏黄”,在词方面开创了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