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雨巷赏析

时间:2025-02-14 04:54:30 单机游戏

《雨巷》是戴望舒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大革命失败,诗人因参加革命活动而遭到追捕,避居松江友人家中。在孤寂中,他回忆奋斗的历程,咀嚼失败的痛苦,百感交集,五味杂陈。诗人以“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为象征意象,营造了一种交织着失望与希望、幻灭与追求的双重思想感情的意境。

全诗以“等待”与“希望”为线索,以孤独的我立于绵绵的细雨和悠长寂寥的雨巷为背景,展开悠婉、凄迷的抒情。诗人通过丰富、轻巧的想象,将淡淡的忧愁和甜美的咏唱完好地融为一体,构造出“清奇”的意境。

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四个:幻想(也是理想)意象“姑娘”,比喻意象“丁香”,现实意象“雨巷”,以及主体意象“我”。这四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比喻意象”与“现实意象”以“理想意象”和“主体意象”为中心设置。丁香象征地映显了姑娘的内在与外在美,也自然地表露了诗人的希望;雨巷真实地显示了诗人的处境,也形象地表露了他的心境与思想。

诗中的“姑娘”美在容貌如丁香一样姣好美丽,品格如丁香一样高雅圣洁,心绪也如丁香一样忧愁惆怅。她的忧愁或许是对负心的夫君的忧愁,或许是对如意郎君的盼望,也许都不是,她的愁就像她的容貌,像她的心灵,高雅而圣洁,美丽而动人。

诗的开头一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着愁怨的姑娘”。

诗的末尾与首节呼应,我依然独自在悠长、寂寥的雨巷中彷徨,失望中又期待希望。“逢着”改为“飘过”,让诗一般的故事在更加朦胧迷茫的梦幻中结尾。

《雨巷》具有一个鲜美的艺术美感特征——音乐美十分明显。诗人在描写这首诗时,并没有采用一句一行的分段,而是存在将一句话拆分成几行的情况,这种结构能够起到控制节奏的作用,在吟诵时,会跟随诗人的分行控制读的节奏,形成了不同于散文的艺术化音节。

总的来说,《雨巷》通过象征手法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内心的迷惘、彷徨和对未来的朦胧希望,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