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食品中常见污染及预防控制
病原菌:如大肠杆菌等,这些病原菌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传染病,尤其在6到10月高发。
寄生虫病:通常是由于生食或半生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或食品加热不彻底所致。
生物毒素:如发芽马铃薯、青番茄、苦杏仁等,摄入后易引起中毒,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
有毒食品:如河豚鱼、青皮红肉鱼、四季豆等,必须严格处理。
污染物质:包括有机磷农药、瘦肉精、亚硝酸盐等。
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基本要求)
操作规范:餐饮服务提供者应遵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操作规范。
监督管理: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隐患。
加工操作规程
食品原材料加工:包括采购、验收、储存、加工等环节的规范操作。
餐饮具清洗消毒:制定并执行清洗消毒保洁操作指南。
食品留样:明确食品留样工作指引,确保食品安全可追溯。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过程监控要求
事故预案: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事故报告: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封存相关食品及工具,并在2小时内向相关部门报告。
法律法规培训
法律知识: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食品加工、储存、销售过程中的法律责任。
合规经营:强化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确保依法诚信经营,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各项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知识强化
食品添加剂:介绍常见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功能和适用范围,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储存条件:讲解不同类型食品的储存条件,如干货、冷藏、冷冻食品的温度控制。
库存管理:教授先进先出的库存管理方法,通过标注日期或使用库存管理系统,确保食品不过期。
生熟分开:强调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的危害,展示生肉中的有害微生物如何污染熟食。
通过以上培训内容,从业人员可以全面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掌握食品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的规范操作,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从而保障广大消费者的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