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与母熊
在茂密的山林里,一位樵夫救了一只母熊。母熊对樵夫感激不尽,有一天樵夫迷路了,遇见母熊,母熊安排他住宿,还以丰盛的晚宴款待他。第二天早晨,樵夫对母熊说:“你待我很好,但我唯一不喜欢的.地方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心里怏怏不乐,说:“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我的头吧!”樵夫按要求做了。若干年后,樵夫遇到了母熊,他问:“你头上的伤好了吗?”母熊说:“噢,那次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你说过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马克思与燕妮
马克思和燕妮本是好友,但在西方的文化观念中,好朋友并不等于是相爱的关系。尽管他俩之间的感情已经不需要任何掩饰和试探了,但马克思向燕妮求婚,在表达方式上却别具一格。这天,马克思和燕妮又一次约会,一同在树林里散步。马克思故意装作满腹心事,满面愁云的。样子,使燕妮感到很奇怪。燕妮问他:“你怎么了?有什么心事吗?能不能跟我说说。”马克思说:“我确实有心事。我交了一个女朋友,我很爱她,很想和她结婚,可是不知道她同意不同意。”燕妮大吃一惊。“是的,认识很久了。”“这是真的吗?”
老师与棒冰包装纸
可以说只是一个动作,那天一位老师看见了一张棒冰包装纸,弯下腰拣起来扔到了垃圾桶。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但是他的以身作则、师为表率的行为教导我们,他是老师。如果有同学看见了这位老师的做法,又怎会不佩服这位老师呢?说不定下次他也会这么做,他也会明白乱扔废弃物是不文明的行为。
撒汤事件
学校里,一个盛完汤的同学因盛的太满而不小心撒到了别的同学。那个被撒到的同学瞬间火了,一边吐着脏字,一边想要打人。那个同学见他冲来,也向他应起了战。就这样你左一拳,我右一脚,打的难分难解,热火朝天。最后,同学们请来了老师,这才平息了这次的“撒汤”事件。老师把他们叫到一旁。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这些故事都展示了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无论是与动物相处,还是与朋友、家人交往,礼仪都是维护和谐关系的重要纽带。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以及在不同场合下应保持的适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