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鉴》是晚清重臣曾国藩所著的一部识人鉴人的专著,全书分为七个部分,主要讲述了通过观察人的外貌、神态、骨骼等方面来识人用人的方法。以下是《冰鉴》的部分原文及译文:
第一神骨
原文: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译文:
俗话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失。”这说的是“奇”、“秀”之别,总之须看科名星与阴骘纹为主。科名星,十三岁至三十九岁随时而见;阴骘纹,十九岁至四十六岁随时而见。二者全,大物也;得一亦资。科名星见于印堂眉彩,时隐时见,或为钢针,或为小丸,尝有光气,酒后及发怒时易见。阴骘纹见于眼角,阴雨便见,如三叉样,假寐时最易见。得科名星者早荣,得阴骘纹者迟发。二者全无,前程莫问。阴骘纹见于喉间,又主生贵子;杂路不在此格。
遇诡诈人
原文: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译文:
遇见狡猾奸诈的人,不要去擅自揣测他的心意,秉承着一颗至诚的心对他,这样他就会显出原形。
容貌
原文:
容貌者,骨之余,常佐骨之不足。情态者,神之余,常佐神之不足。久注观人精神,乍见观人情态。大家举止,羞涩亦佳;不衫不履,旁若无人,此狂态。
译文:
容貌是骨骼的余韵,常常补充骨骼的不足。情态是精神的余韵,常常补充精神的不足。长久地注视一个人的精神,乍见时观察他的情态。举止大方,即使有些羞涩也是美好的;不修边幅,旁若无人的,这是狂态。
内刚柔
原文:
凡属内藏奸诈的人外柔内刚,遇事能进能退,能屈能伸,日后必有一番功业和名声可以成就。既粗鲁又愚蠢的人,刚柔皆能支配其心,使他们乐天知命,因此其寿命往往超过常人。纯奸的人——即大奸大诈者,其心能反过来支配刚柔,遇事往往能以退为进,以顺迎逆,这种人最终会获得事业的成功。那种外表举止粗鲁,内心气质也粗鲁的人,只是一味地刚,做起事未必定要半途而废。
译文:
凡是内心藏匿奸诈的人,外表柔和而内心刚强,遇到事情能够进退自如,能屈能伸,这样的人日后必定会有所成就。既粗鲁又愚蠢的人,刚柔之气都能支配他们的心,使他们心态平和,因此寿命往往超过常人。纯粹奸诈的人,其心能够反过来支配刚柔,遇事往往能够以退为进,以顺迎逆,这种人最终会获得事业的成功。而那些外表举止粗鲁,内心气质也粗鲁的人,只是一味地刚强,做起事未必能坚持到底。
总结
《冰鉴》通过观察人的外貌、神态、骨骼等方面,提出了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的一些原则,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尽管时过境迁,但其中仍不乏精华,很多见解仍然值得现代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