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是指 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包括三个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包括推力、拉力和压力。推力是发自个体内部的学习愿望和需求;拉力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吸引力,如学位、社会地位等;压力指客观现实对学习者的要求,如考试、家长与学校的要求、社会现实等。
学习动机可以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 根据学习动机的内外维度,可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2. 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3. 根据动机行为对象的广泛性,可分为普遍型学习动机和特殊型学习动机。
4. 根据动机的意义,可分为合理动机和不合理动机。
5. 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大小,可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6. 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伯尔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学习动机的作用包括:
1. 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
2. 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或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
3. 影响学习效果,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关联。
学习动机的来源包括:
1. 个人对未知的渴望,想了解、学习、认识。
2. 责任,以外力需求倒逼自己学习。
3. 学习的效果推动,从懵懂无知到理解、发现奥秘。
心理学家们从不同角度对学习动机进行了阐释,主要包括强化理论、归因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自我价值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等。
综上所述,学习动机是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内部需求、外部诱因、社会期望等。了解和学习动机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