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五大工具和七大手法是质量管理中常用的方法,以下是详细内容:
五大工具
统计过程控制(SPC,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适时监控,科学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对生产过程的异常趋势提出预警,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从而达到提高和控制质量的目的。
测量系统分析(MSA, Measure System Analyse)
使用数理统计和图表的方法对测量系统输出的误差进行分析,以评估测量系统对于被测量的参数来说是否合适,并确定测量系统误差的主要成分。通常使用的方法有计量型分析(极差法、均值极差法等)、计数型分析(交叉法)、破坏型分析(嵌套法)等。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 Failure Mode & Effect Analyse)
在产品/过程/服务等的策划设计阶段,对构成产品的各子系统、零部件,以及构成过程、服务的各个程序逐一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分析其可能的后果,评估其风险,从而预先采取措施,减少失效模式的严重程序,降低其可能发生的概率,以有效地提高质量与可靠性,确保顾客满意的系统化活动。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 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
一种用来确定和制定确保某产品使顾客满意所需步骤的结构化的方法。产品质量策划的目标是促进与所涉及的每一个人的联系,以确保所要求的步骤按时完成。有效的产品质量策划依赖于公司高层管理者对努力达到使顾客满意这一宗旨的承诺。
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 Produ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
是对生产件的控制程序,也是对质量的一种管理方法。PPAP生产件提交保证书主要有生产件尺寸检验报告、外观检验报告、功能检验报告、材料检验报告、外加一些零件控制方法和供应商控制方法。制造型企业要求供应商在提交产品时做PPAP文件及首件,只有当PPAP文件全部合格后才能提交;当工程变更后还须提交报告。
七大手法
检查表(Checklist)
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排列图(Pareto Chart)
通过条形图将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分别表示出来,帮助识别主要问题和优先改进项目。
散布图(Scatter Plot)
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它们是否存在相关性。
数据分层法(Data Partitioning)
通过将大量数据按某一特定标志进行分类,以便更容易找出主要问题和改进点。
休哈特控制图(Shewhart Control Chart)
用于区分质量波动是偶然原因引起的还是系统原因引起的,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鱼骨图(Fishbone Diagram)
通过画出主线、鼓励发言、分析影响产品质量各种原因,将因果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原因,作为制定质量改进措施的重点考虑对象。
直方图(Histogram)
通过将数据分为几个相等的区间,并将各区间内所测定值依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而成的图形,帮助我们了解过程输出的变异情况和过程能力。
建议
系统学习: 建议系统地学习这些工具和方法,理解其原理和应用场景,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 实践应用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工具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