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消防站的管理制度及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架构与人员构成
组织架构
微型消防站通常由站长、副站长、消防员、控制室值班员等岗位组成,配有消防车辆的还应设驾驶员岗位。
站长负责全面管理,副站长协助站长工作,消防员由经过培训的人员担任。
人员配备
微型消防站人员配备不少于6人,一类单位每班人数不少于3人,二类单位每班不少于2人。
值班人员应熟悉消防预案,掌握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岗位职责
站长职责
组织指挥初起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
制定执勤、管理制度,掌握人员和装备情况,组织开展灭火救援业务训练和安全防护措施。
熟悉本单位及联防单位的道路、水源和重点部位,掌握常见火灾及其他灾害事故的处置对策。
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和消防宣传教育。
及时报告工作中的重要情况。
班长职责
组织指挥本班开展初起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
掌握本单位及联防单位的道路、水源、重点部位和常见火灾及其他灾害事故的处置程序及行动要求。
熟悉装备性能和操作使用方法,落实维护、保养。
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和消防宣传教育。
管理本班人员,确定任务分工。
消防员职责
根据职责分工,完成初起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任务。
熟悉本单位及联防单位的道路、水源和重点部位。
保持个人防护装备完整好用,掌握装备性能和操作使用方法。
负责防火巡查和消防宣传教育。
落实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
控制室值班员职责
熟悉灭火应急处置程序,熟练掌握自动消防设施操作方法。
接到火情信息后启动预案。
防火巡查与宣传培训制度
防火巡查制度
消防员应认真落实每日防火巡查,并填写记录,督促有关部门、场所整改。
公众聚集场所营业期间每两小时一次,其他单位根据需要组织防火巡查。
定期对小区内的消防设施、器材进行巡查,确保完好有效。
宣传培训制度
定期开展消防业务培训,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并联合各项目管理部门定期开展消防演练。
开展防火巡查,报告火灾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单位员工和社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执勤训练与器材维护保养制度
执勤训练制度
定期组织消防培训和演练,提高队员灭火救援能力。
消防员应参加日常训练和演练,熟练掌握消防知识和技能。
器材维护保养制度
建立设备管理台账,定期对微型消防站设备进行检查和复核,及时更换过期或失效的设备。
负责消防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
值守联动与经费保障
值守联动
建立24小时值守制度,分班编组值守,接到火警信息后迅速核实火情并启动处置程序。
微型消防站应接受当地消防救援机构统一调度,纳入应急救援联勤联动体系。
经费保障
基础建设、装备建设等所需经费由组建单位提供,组建单位还应为队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提供必要保障。
通过以上制度,微型消防站可以有效地提高火灾预防和应急救援能力,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