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时间:2025-02-13 07:17:05 单机游戏

离合器是自动变速器中最重要的换挡执行元件之一,其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动力传递和分离。

组成

离合器通常由以下部分组成:

离合器毂

离合器活塞

活塞回位弹簧

弹簧座

主动元件钢片组件

从动元件摩擦片组件

调整垫片

缓冲垫片

离合器内转鼓及密封圈等

接合过程

离合器活塞安装在离合器毂内,形成封闭的环状液压缸。

液压油进入离合器液压缸,推动活塞克服回位弹簧的弹力移动。

活塞移动使钢片和摩擦片相互压紧,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使离合器毂和内转鼓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将动力传递给变速器输入轴或行星排的某一元件,此时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

分离过程

驾驶员踩下离合器踏板,通过机件传递,使膜片弹簧大端带动压盘后移。

压盘离开从动盘,摩擦力消失,离合器进入分离状态,动力传递中断。

工作状态

离合器有三种工作状态:

压下时不联动

不压下时全联动

部分压下时半联动

在半联动状态下,发动机和驱动轮相当于软连接状态,飞轮的转速大于输出轴的转速,部分动力传递给变速箱。

过载保护

当传动系统承受的载荷超过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转矩时,离合器会通过主、从动部分之间的相对运动(滑转)来消除这一危险,从而达到过载保护的目的。

分类

离合器可分为单片式离合器和双片式离合器,前者常用于轿车和轻型货车,后者因能传递较大的转矩,多用于重型车辆上。

综上所述,离合器通过其复杂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实现了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的动力传递与分离,从而保证车辆在不同行驶情况下的驱动力和扭矩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