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是为了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驾驶员操作规程
上岗前准备:
着装整齐,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带齐驾驶证、从业资格证,检查车辆证件是否齐全。
接受运输任务,了解装卸货物的具体情况,如装货地点、货物名称、运输路线、到达目的地及时间等。
按例保作业要求,对车辆进行出车前的例行检查工作,重点检查轮胎、灯光、转向、制动系统及消防设施是否齐全有效。
车辆运行中:
危险货物装载完毕,驾驶员应重新检查货物的装载情况,并关闭车门,加上锁以防丢失或被盗。
查看车辆周围有无障碍物,鸣号起步运行,保持起步、行车、停车平稳。
禁止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或人群热闹地点停放车辆。
严格执行调度命令及安全行车操作规程,不得私自改变运行路线,服从交管人员的检查督促。
要定时定点检查载运货物,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做好防雨、防火、防盗、防腐、防颠、防撞等工作,保证货物完好无损运送到目的地。
运行途中如出现路阻坏车等情况,应及时与公司调度管理员联系,如发生交通事故则按《行车事故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在一般道路上最高车速限制在60公里以内;高速公路上最高车速限制在80公里以内;恶劣天气,最高车速限制在30公里,并打开示警灯,警示后车,防止追尾。
驾驶人员一次连续驾驶4小时应休息20分钟以上,24小时内实际驾驶车辆时间累计不得超过8小时。
行车过程中,司机必须扣好安全带,时刻留意运载物品状况。
行车过程中,司机不得与任何人闲谈,不准吸烟,不准进食。
新入厂工、调换工种的工人及来厂实习、代培和临时参加生产的人员
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和操作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特种作业人员
电气、焊接、锅炉、压力容器、车辆驾驶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操作。
操作工
必须熟悉产品性能、工艺规程及设备操作要求,会正确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故障。
操作前必须按规定正确穿戴好个人的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等。
工作时应集中精力、坚守岗位,不准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
上班前不准饮酒。
开动非本工种以外设备时,须经有关领导批准。
操作对人体有发生伤害危险的机械设备时,应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可靠,否则不准进行操作。
不准随意拆卸、挪动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安全信号装置。
高处作业人员
必须正确系挂安全带。
进入受限空间人员
必须进行气体检测。
涉硫化氢介质的作业人员
必须正确佩戴空气呼吸器。
吊装作业人员
人员必须离开吊装半径范围。
设备、管线打开前
必须进行能量隔离。
电气设备检维修人员
必须停验电并上锁挂牌。
接触危险传动、转动部位人员
必须关停设备。
应急施救人员
应急施救前必须做好自身防护。
机动车驾乘人员
必须全程系好安全带。
这些规程涵盖了驾驶员、新入厂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工、高处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人员、涉硫化氢介质作业人员、吊装作业人员、设备检维修人员、接触危险传动转动部位人员、应急施救人员及机动车驾乘人员的安全操作要求,旨在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