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年龄的别称

时间:2025-02-13 01:58:34 单机游戏

古代对不同年龄的别称如下:

0岁

初度: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

赤子:刚出生的婴儿肤色为赤色。

襁褓:婴儿小时候都是在襁褓之中,指未满周岁的孩子。

汤饼之会:孩子出生第三天举办宴会。

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2岁

孩提:是指幼儿时期,出自《孟子》。

3岁至5岁

生小:指幼儿时期。

6岁至7岁

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或八岁(男)的儿童,头发自然下垂。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头发扎成鬓,预指童年时期。

9岁

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10岁

幼学:指10岁的儿童。

13岁至15岁

舞勺之年:指十三岁到十五岁的少年。

15岁至20岁

舞象之年:指十五岁到二十岁的青年。

弱冠:二十岁的男子称为弱冠。

20岁

立之年:三十岁。

30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40岁

知命之年:五十岁。

50岁

花甲:六十岁。

60岁

耳顺:七十岁。

70岁

古稀:八十岁。

80岁

耄耋:九十余岁。

90岁

鲐背:一百岁。

100岁

期颐:一百岁。

这些称谓不仅反映了古代人对年龄阶段的细致划分,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