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节日、地理、官职、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饮食、衣饰、什物等。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
节日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也叫元旦,今多称春节。
元夜:即上元之夜,农历正月十五,又叫元宵,是赏灯节。
寒食:清明前一或前两天为寒食节,习俗有乞新火、踏青、插柳等。
端午:为纪念屈原投江,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七夕:七月初七为女儿节,传说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又有妇女“乞巧”的习俗。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九为阳数,日月皆逢九,故又叫重九,赏菊佳节。
社日: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分春社、秋社,分别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
伏日:夏至三伏,伏日指进入初伏的那一天。
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日,是古人腊祭的日子,现俗称“腊八”。
至日:是冬至和夏至的合称,皆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地理
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古今地名:如大都(北京)、大梁(开封)、汴梁(开封)、东京(开封)、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南京)、建业(南京)、建康(南京)、江宁(南京)、石头城(南京)、临安(杭州)、钱塘(杭州)、姑苏(苏州)、吴郡(苏州)、淮上(扬州)、江都(扬州)、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官职
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三晋:战国时晋分为三(赵魏韩),后人把原晋地称为“三晋”。
三楚:秦汉时分原楚地为西楚、东楚、南楚,即“三楚”。
三秦:项羽灭秦后,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封给秦的三个降将,后泛称关中地带为“三秦”。
科举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
六经:在“五经”外,另加《乐经》。
十三经:十三部儒家经典,包括《孝经》《论语》《尔雅》。
姓名
桑梓:家乡。
桃李:学生。
社稷、轩辕:国家。
南冠:囚犯。
同窗:同学。
烽烟:战争。
巾帼:妇女。
丝竹:音乐。
须眉:男子。
婵娟、嫦娥:月。
礼俗
婚丧嫁娶:古代婚礼有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步骤。丧葬礼俗包括停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