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1715年-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是清代著名的小说家、诗人、画家。他出身于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祖籍辽宁辽阳,生于南京,后随家人迁居北京。
曹雪芹的家族在清朝初年极为显赫,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亲曹颙(一说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一职,达六十年之久。曹家在康熙帝时期备受宠信,尤其是曹寅,曾六次负责接驾康熙帝南巡。然而,雍正初年,曹家因亏空款项等罪被抄家,家道从此衰落。曹雪芹在十三岁时随家人移居北京,开始了贫困的生活。
尽管生活艰难,曹雪芹仍坚持文学创作,最终完成了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红楼梦》。这部小说深刻反映了曹雪芹对世态炎凉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曹雪芹晚年居住在北京西郊,生活极为贫困,靠卖画和亲友接济为生。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曹雪芹的幼子夭亡,他因悲伤过度而卧床不起,最终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辞世,享年不到五十岁。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从繁华到衰败的巨大转变,他的创作和人生经历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红楼梦》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崇高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