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是 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互换性产生的原则与选用,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基本掌握几何量精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应用公差标准及掌握测试技术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
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同一型号规格的零件,任取其一,不需要任何挑选或者修配就能装在相关机器上,且满足其功能与性能要求。
测量技术基础:
包括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基本概念和技术测量方法。
孔、轴结合的公差与配合:
讲述孔和轴的公差与配合标准,如光滑圆柱体结合的极限与配合及其国家标准与选择。
几何公差:
包括形状和位置公差,公差原则及其应用。
表面粗糙度:
讲述表面粗糙度标准与评定方法,及其在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典型零部件的互换性:
如滚动轴承、键、圆锥、螺纹、丝杠、滚珠丝杠、齿轮副等标准部件的公差与配合。
尺寸链:
讲述尺寸链的计算及其在精度设计中的应用。
实验指导:
通过实验加深对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课程意义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在机械设计(运动设计、结构设计、精度设计)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是联系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学、制造装备设计等课程及其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培养环节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该课程在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与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习建议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知识。
自学几何公差:
几何公差相关内容自学难度稍大,建议学生尽量不要缺课,以确保对这部分内容的深入理解。
利用最新国家标准:
课程内容采用最新国家标准,建议学生结合应用实例进行学习,以便更好地掌握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初步掌握机械及其零部件的几何量精度设计,正确理解设计图纸上的精度要求,合理设计产品质量检验方案和进行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