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扬先抑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 通过先贬低或否定某个对象,再转而赞扬或肯定它,以达到强化主题、加深印象的效果。以下是关于这种写作手法的详细解释:
定义
欲扬先抑,也称为先抑后扬,是一种写作技巧。它指的是在写作中,作者为了歌颂、赞美、肯定某人、事、物、景,不从正面直接描述,而是先从反面入手,用曲解、嘲讽甚至挖苦的方式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最后才揭示其真实意图。
作用
这种手法能够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先抑后扬,读者会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应用步骤
选择缺点:首先,作者需要选择要描写的人物的缺点,这些缺点将为后文的赞扬做铺垫。
打下铺垫:在文章开头,通过外貌、心理、环境等描写,让读者对人物形成一定的印象,为后面的“扬”做好铺垫。
转变视角:在文章后半部分,结合前面的缺点,逐步转向对人物优点的赞美,从而有效触动读者的情感。
注意事项
在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时,应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同时,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
实例
在《荔枝蜜》和《范爱农》等著名文章中,作者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以上解释,可以看出欲扬先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写作手法,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写作时,合理运用这种手法,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