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孝道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全文共分为十八章,涵盖了不同社会阶层和身份的人应如何实践孝道。以下是《孝经》的开宗明义章和天子章的原文及译文:
开宗明义章第一
原文: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你就得先修持你自己的德行,来继续他的德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原文: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孝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
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就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点厌恶。要恭敬自己的父母,必需广敬,就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毫的简慢。”
其他章节简要概述
《孝经》的其他章节也分别讲述了不同身份的人应如何实践孝道,包括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等。每章都强调了孝道在个人品德和社会和谐中的重要性。
总结
《孝经》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孝道作为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思想,强调了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重要性,并指出孝道是社会和谐和个人品德的基石。通过学习和实践孝道,人们可以达到道德的提升和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