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坡度是指 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通常通过坡面的垂直高度与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这个比值也称为坡比,用字母i表示。坡度的计算公式为:
\[ i = \frac{h}{l} \times 100\% \]
其中,h是坡面的垂直高度,l是坡面的水平距离。
道路坡度的规定如下:
设计道路坡度 :不应小于0.2%,地面坡度大于8%时宜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机动车道
纵坡:
不应小于0.2%,不应大于8%,坡长不应大于200m,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坡长不应大于8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5%,坡长不应大于600m;横坡应为1%~2%。
非机动车道
纵坡:不应小于0.2%,不应大于3%,坡长不应大于5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2%,坡长不应大于100m;横坡应为1%~2%。
步行道
纵坡:不应小于0.2%,不应大于8%,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4%,横坡应为1%~2%。
人流活动的主要地段:
应设置无障碍人行道。
此外,道路坡度与行车安全、排水系统等因素密切相关。例如,在积雪和寒冷地区,道路坡度应适当减小,以防止积雪和积水影响行车安全。
综上所述,道路坡度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行车安全、排水需求、地形条件等因素,以确保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