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务工作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环境
点检、巡检、维修或保养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如护耳器、护目镜、口罩、手套、防腐鞋等。
维修人员完成工作后,要及时清扫现场,并严格执行5S点检制度。
部门全体人员需遵守公司着装要求,保持工装整洁得体。
交接班
各班次需填写交接班记录,确保记录清晰无遗漏。
交接班人员应提前10分钟到场,向下班次值班人员当面交接。
当班工作任务应尽量在当班完成,特殊情况需报告主管工程师并征得同意。
主管工程师每天检查交接班记录,对突出问题需安排重点跟进和落实。
设备维护与管理
动力工程师和弱电工程师分别制定年度动力设备和弱电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计划。
主管工程师负责培训、安排保养工作并监督落实。
运行值班和维修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和应急维修。
保养工作需与生产部门协调,确保生产不受影响,保养时间原则上相差不超过1天。
保养记录需按时填写并纳入考核。
异常处理与故障排除
厂房动力设备发生异常或故障时,首先由运行人员处理解决,如影响生产则需报告主管工程师,待与生产部门确认后方可实施。
故障处理完成后,需在点检或巡检记录上详细记录。
其他流程
生产主管接受销售订单后,需召集各组长确定订单要求,明确工艺标准,核查生产条件,并在必要时向上级反映问题。
生产计划得到认可后,生产主管需制定生产任务并下达给各组长。
各工序需合理安排生产,按物料清单领取物料,发现物料不符要求时需立即反映并填写“不良物料交换单”。
生产期间,各组长需在每天早会安排工作任务,提醒员工安全操作事项,填写生产日报表,总结前一天工作,并跟进生产进度、产品质量及物料使用情况。
以上是一个较为全面的厂务工作程序框架,具体细节和流程可能因工厂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建议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工厂的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