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确定选题
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要关注学校发展和教学中的真实问题,通过反思、讨论、家访、听课等方式发现问题,并建立问题库。
制定解决方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追根溯源、查阅资料、借鉴他人经验,制定解决方案,将问题转化为小课题。
课题管理小组:学校分学科成立课题管理小组,及时指导教师对初步确立的小课题进行分析、筛选,避免重复性研究。
课题论证
明确选题性质、目的和任务:说明课题的来源、理论和实践依据与背景,研究的价值、必要性与针对性。
了解相关研究状况:包括前人或他人研究的情况、已有结论及存在的问题,预计研究的重要突破或创新。
论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包括人员构成、能力水平、任务分配、物质条件等。
准备阶段
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假设、研究方法、样本选择、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方法、时间安排等。
选择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
搜集资料: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实地调研、访谈、体验等,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实施研究
行动研究:将研究方案付诸实践,寻找问题解决的过程。研究过程性材料要充实,原始资料要及时记录、反思和总结。
数据分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并据此提出结论和建议。
总结阶段
验证研究成果: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撰写论文:将研究过程、结果和结论进行整理和归纳,撰写完成论文。
论文修改和答辩:在导师和评审专家的指导下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然后参加答辩。
立项申报
自定小课题:教师结合工作实际自定小课题,组长汇总报至中心教研组分管年级及学科负责人处。
文献综述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研究成果和现状,掌握研究动态,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如果有专著,交给出版社正式出版。
建议:
注重实际应用:小课题研究应注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以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持续反思和总结: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和总结,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策略,以提高研究质量。
加强团队合作:课题研究需要团队的协作和支持,教师应积极与同事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