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纠正措施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识别不符合项
在内部审核、客户抱怨、质量监督、质量控制、员工观察等过程中发现不符合项时,由审核人或识别人填写《不符合项及纠正措施表》。
外部审核或管理评审中发现有可能再度发生不符合项时,由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纠正措施,并将其纳入管理评审报告中。
调查和分析原因
责任科室负责人组织本科室人员调查并分析产生不符合的所有潜在原因,包括客户的要求、样品管理、方法和程序、员工技能和培训、消耗品、设备及其校准等。
各相关部门参加,对QSE管理体系中的不符合信息进行分析,主管部门负责做好调查和分析结果记录,并填写“纠正措施记录表”中B栏“不符合原因”,明确责任部门/单位。
选择纠正措施
责任科室会同不符合识别人选择最能消除问题和防止问题再次发生的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应与问题的严重程度和风险大小相适应。
针对严重质量问题、特殊过程采取纠正措施还应编制详细的纠正措施实施计划,由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实施纠正措施
公司系统管理部门、分公司、项目经理部对不合格纠正措施的实施要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间、地点,抓住关键环节进行整改和完善,同时做好实施记录,填写《纠正措施实施记录表》。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在本部门内实施纠正措施,并填写“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报告”,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质检科对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效果检查和验证
由公司企业管理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质量体系不合格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和验证。
纠正措施实施完毕后,责任部门需及时通知检查人予以验证,确保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管理评审
将纠正措施的实施结果纳入管理评审报告,进行持续改进。
通过以上步骤,组织可以确保识别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以消除不符合项的原因,防止其再次发生,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