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论文附录时,程序代码的调用应该遵循以下步骤和格式:
标题
在论文末尾或参考文献之后创建一个新的部分,用“附录”或“附录部分”作为标题,并进行适当编号(如附录A、附录B)。
列表或描述
列出或描述所包含的附录内容,可以使用编号或标题来标识每个附录。例如,附录A:实验数据表格;附录B:调查问卷等。
附录内容
将关键的代码片段放入附录中,确保代码清晰可读,并提供必要的注释和解释。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组织代码内容:
代码片段:如果使用了编程语言或软件工具,可以将关键的代码片段放入附录中。确保代码清晰可读,并提供必要的注释和解释。
引用附录
在论文的适当位置引用附录内容,可通过上标编号或在正文中提及附录来引用。例如:“详见附录A”或“如附录B所示”。
格式和排版
附录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和格式。通常,附录的标题会使用较大的字体,并且居中排版。每个附录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编号,如附录1、附录2等。附录中的内容应该清晰、准确,并且条理分明。
查重
程序代码部分需要进行查重,并确保其来源正确且注明出处。如果代码引自他人工作,必须明确标注引用来源。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确保论文附录中的程序代码调用既规范又清晰,便于读者理解和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