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编审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拟定教材编写提纲
由学校组织,主编负责召集各参编人员。
结合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讨论教学大纲。
确定各章节的内容范围、深度、广度、难点、重点及学时分配。
拟出教材编写提纲,并广泛征求意见。
对于涉及面较广的教材,应邀请不同学科的专家召开会议审定编写提纲。
确定分工和拟定进度
根据教材编写提纲,明确各参编人的具体任务和责任。
制定详细的编写进度计划,确保按时完成编写工作。
教材编写
编者应严格按照“教材编写提纲”和“教材编审原则”进行编写。
不得随意增减内容与字数,确保教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汇稿
参编人完成初稿后,应及时交给主编。
主编对稿件进行全面审阅、整理和修改,必要时可返还参编人进行修改。
审稿
审稿工作可以采用会议形式或书面审查形式进行。
重点教材及规划教材的审稿应以召开教材审稿会议的形式进行,邀请熟悉本门课程并具有权威性的教师参加。
非重点规划外教材的审稿一般不召开教材审稿会议,由主编所在系(部)和有关教研室的教师进行审稿,并写出审稿意见报教务处。
统稿
主编对全书负责,有权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改。
在汇总时,对全书的文字、语言、格式、符号等进行统一,避免全书格调不一致。
自编教材(包括讲义、习题集、实验、实习指导书等)
应参照以上教材编审程序进行。
此外,对于中小学教科书,编写和审查有更为严格的政策导向性、经典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要求,参与工作的人员也有特殊要求。
建议
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和完成标准。
严格遵循流程:按照制定的程序进行教材编写和审稿,确保教材质量。
加强沟通与协调:在编写过程中,主编和参编人员之间应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注重审查质量:无论是重点教材还是非重点教材,都应认真进行审稿,确保教材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