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病逝出殡程序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家庭的传统习俗有所差异,但大体上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准备阶段
安置遗体:在殡仪馆或家中进行,家属需摆放鲜花和祭品。
报丧:通知亲友逝者的死亡时间、情况和葬礼安排。
奔丧:亲友携带礼品、礼金等参加葬礼。
停灵:将遗体在灵堂停放,等待亲友吊唁。
守灵:亲友在灵堂轮流守护逝者。
告别仪式
小殓:为逝者净身、整容并穿上寿衣。
大殓:将逝者遗体移入棺材,盖上被子并封棺。
告别仪式:家属和亲友向逝者告别,表达哀思和怀念。
出殡仪式
吉时到:家属及来宾就位,奏乐。
遗体告别:进行遗体告别仪式。
主孝读家奠文:主孝读家奠文并致答谢词。
来宾行礼:来宾有行礼者可在此时进行。
礼仪生就位:礼仪生准备就绪。
排葬列:安排送葬队伍的顺序。
启灵:孝眷下跪,启灵(遗体或骨灰),孝眷复位。
出发:正式出殡,送葬队伍随行。
路上礼仪
扬纸钱:在出殡途中扬撒纸钱。
摆茶桌路祭:沿途设置茶桌和祭棚,进行祭奠和答谢。
下葬仪式
转棺:将棺材移出门外。
摔瓦:由长子或长孙摔碎瓦盆,象征“捎财起官”。
旋棺:孝男教妇围绕棺材绕行三圈。
起杠:正式起杠,伴随起杠的礼仪包括摔枕和摔瓦盆。
送葬队伍:长子打幡,次子抱灵牌,孝属持“哭丧棒”,大儿媳抱“馅食罐”。
后续仪式
烧七:下葬后,亲属每七天去墓地看望并烧纸钱,共四十九天。
这些步骤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同时也符合传统习俗。具体细节可能因地区和家庭而异,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