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王的程序因朝代而异,但大致可以总结如下:
制书与策书
制书是拟任文书,策书是正式任命文书。在封王过程中,先出现制书,传达工作结束后才会下策书。
皇帝诏书
封王通常由皇帝发布诏书,诏书中会明确封王者的姓名、封号等信息。例如,清代封亲王时,诏书会详细列出被封者的名字和封号。
册封仪式
封王过程中会有一系列的册封仪式,包括宣读授给封爵位号的册文、连同宝印一起授给被封人。册封仪式在古代是一种庄重而重要的仪式,体现了皇权的威严和对封王的重视。
封号规则
封号通常与被封者的身份和地位有关。例如,一字王通常是亲王,地位较高;二字王多为郡王。
封王对象
古代封王主要对象包括皇帝的兄弟、子嗣以及其他宗室成员。封王也常用于封赏功臣或少数民族首领。
其他附加礼遇
封王后,被封者通常会获得一定的礼遇和特权,如设立天子旌旗、出警入跸等。
综上所述,古代封王程序涉及制书与策书、皇帝诏书、册封仪式、封号规则、封王对象及其他附加礼遇等多个环节。这些程序体现了古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皇权的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