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鉴别材料是用于证明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中软件来源和作者身份的重要文件。根据最新的规定和最佳实践,以下是编写程序鉴别材料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源代码文档
提供软件源代码的前1500行和后1500行,前后顺序可以按照开发时间顺序或与文档鉴别材料关联的代码撰写。如果软件源代码不足3000行,则全部提供。
每页应包含50行代码,共60页。如果页面数不足60页,则全部提供。
页眉应包含软件名称、版本号和页码。
文档内不应体现第三方版权信息。如果必须包含,建议删除或替换为版权声明。
建议在开发阶段就添加中文注释,以便审核人员理解代码逻辑和功能。
删掉不必要的空行,但要保持代码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软件使用说明
详细阐述软件的使用步骤,可以采用图文形式,即一张软件截图配上使用说明。
材料应合理有序,注意排版、格式和序号的标注。
页眉应包含软件名称、版本号和页码。
建议以15页至30页为宜,太少介绍不清楚,太多了增加版权中心审核工作量。
如有可能,可以加入软件设计结构、流程图等辅助材料。
如果涉及第三方版权信息,建议删除。
其他证明文件
申请人及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文件。
著作权归属书面合同或项目任务书。
原软件著作权人的许可证明。
权利继承人、受让人或承受人的权利继承、受让或承受证明。
提交格式
源程序和文档应提交前、后各连续30页,不足60页的,应当全部提交。
每页不少于50行代码或30行文本。
在每页的右上角标注连续页号1-60。
工具和软件
可以使用如pyerz等工具生成源代码的Word文档,包括页眉、页码等格式信息。
建议:
在准备程序鉴别材料时,务必遵循最新的软件著作权登记规定和版权中心的要求。
保持代码和文档的清晰、完整和准确,以便审核人员能够快速理解软件的来源和功能。
如果有条件,可以请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或文档编写人员协助完成鉴别材料的编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