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娶妻纳妾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纳采:
男方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若男方属意女方,会让媒人带一只活雁前去,象征着忠贞与顺阴阳。
问名:
询问女方的姓名和生辰八字。男方拿到信息后会找专人推算八字是否相合,以定婚姻吉凶。
纳吉:
若八字相合,男方会送女方一只雁作为信物,表示婚事初步议定。
纳征:
又称“纳币”,男方送聘礼给女方。聘礼的种类和数量因阶层而异,像在明清时期,普通百姓可能送些布帛、首饰等,而大户人家送的聘礼则相当丰厚,包括金银珠宝、古玩字画等。
请期:
男方挑选结婚的良辰吉日,告知女方并征得同意。古时常通过占卜确定日期。
亲迎:
新郎亲自去女方家迎娶新娘。新娘出门时脚不能沾地,要由父兄或其他男性亲属背或抱上花轿。迎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前往男方家。到男方家后,还有拜堂、合卺等仪式。新人要先拜天地,再拜高堂,最后夫妻对拜。合卺则是新人喝交杯酒,象征夫妻同甘共苦。
对于纳妾,程序相对简单,没有娶妻那么繁琐。妾可以通过买卖的方式纳入,不需要经过像娶妻那样的六礼程序。纳妾通常不需要下彩礼,因为妾的地位低于妻,且没有财产权、人身自由和平等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纳妾并非人人可为,通常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结婚二十年以上且妻子无子等。此外,纳妾也需要家中家长和妻子的同意。
总结来说,娶妻的程序较为复杂,需要经过六礼,而纳妾则相对简单,可以通过买卖方式纳入。这些程序反映了古代中国婚姻制度的特点和社会等级制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