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程序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
现场勘查:确定是否符合改造条件,进行危房鉴定等。
入户摸底调查:确定搬迁户数及面积,征求拟被搬迁单位和住户意见。
签订投资整理协议:投资方与旧改办签订协议。
提交改造申请:区旧改办向区政府提交申请,获得批复文件。
搬迁实施阶段
签订委托搬迁工作协议:明确双方责权利关系。
签订资金监管协议:投资方、旧改办、银行共同签订。
确定搬迁代办公司:旧改办依照法定程序确定。
编制维稳评估报告:区旧改办、街道办编制,投资方缴纳维稳基金。
拟定搬迁补赔偿安置方案:共同拟定并公示。
召开搬迁动员大会:抽取评估公司,邀请公证人员现场公证。
处理面积异议:申请测绘,测量实际面积。
明确搬迁安置方案:在评估公司出具评估价格后确定。
公示改造批复、公告、安置方案等:在搬迁现场公示。
模拟搬迁:带方案进行模拟搬迁,签订模拟搬迁安置协议。
后期实施阶段
主体拆改:包括拆墙、砌墙、换窗等。
结构改造:如改变卫生间面积、拆除承重墙等。
隐蔽工程检查:检查供水、空调、通风等设施的管道、线路、设备。
验收阶段
检查改造效果:确保没有漏水、漏电等问题。
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进行书面整理和存档。
建议
详细规划:在前期准备阶段,应详细规划改造的每个步骤,确保每一步都符合法规要求和实际需求。
沟通与协调:在搬迁实施阶段,加强与住户的沟通,确保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得到充分尊重。
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质量,确保改造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后期维护:改造完成后,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改造效果的持久性。
以上是一个通用的改造程序流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