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采购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项目准备阶段
制定采购计划:根据学校的需求,制定采购计划,确定所需采购物品和数量。
制定采购预算:根据采购计划,制定采购预算,包括采购费用、税费等。
制定采购标准:确定采购物品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以及供应商的资格要求。
供应商选择阶段
发布采购公告:根据采购计划,发布采购公告,邀请供应商参与投标。
供应商资格审查:对投标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包括对其资质、信誉等进行评估。
技术评审:评估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和解决方案是否符合需求。
经济评审:评估供应商的价格和商务条件是否合理。
签订合同:与中标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采购执行阶段
订单确认:确认采购物品的型号、数量、价格等相关信息,并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
质量监控:监控采购物品的质量,确保符合采购标准和要求。
供货验收:对供应商提供的物品进行验收,确保符合采购合同的要求。
付款结算:根据采购合同约定,按时支付供应商款项。
采购评估阶段
项目评估:对采购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物品质量、供货时间、供应商服务等方面。
此外,学校采购流程及管理制度还包括:
成立物资采购领导小组,全面协调管理学校的物资采购工作。
各部门需添置日常办公用品、消耗性小额物资、低值易耗品时,到总务处填写物资采购申请单,由总务主任把关,负责采购,500元以上的由校长批准。
凡列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规定的设备、物品,进行政府集中采购由总务处提出申请报告,经镇分管领导批准,报教育局采购中心进行采购。
凡通过招标定点供应的校服、簿本、教学实验操作材料、学生床上用品,以及学校食堂米、面、油、酱油、醋等按规定进行定点采购。
购回的所有物资都必须由部门管理人(或使用人)按发票上的数目清点验收物资、签名负责,关于性能、质量较专业的物品无法检验的,可会同有关部门参与检验。
所有物资的发票必须由部门负责人、经办人(验货人)签字,然后经学校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报销入帐。
这些步骤和制度旨在确保学校采购过程的规范、透明和高效,从而满足学校的实际需求,同时控制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