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教学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教学方式。其基本思想和实施步骤如下:
教材分解
程序教学将教材分成一个个小部分,并按照严格的逻辑编成程序,每个部分都附有习题和答案。
强化效果分析
程序教学的关键在于精确分析强化效果,并设计操纵这个过程的技术,建立一个特定的强化系列。
积极反应原则
程序教学过程必须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通过给予强化或奖励来巩固学生的反应,并激励他们进行进一步反应。
小步子原则
教学内容被分解成小的单位或步骤,每个步骤保持行为的强度,以使强化的效果最大化。
自定步调原则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确定进度,随时可以中断学习或恢复中断了的学习,这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
即时反馈原则
学生在做出回答后,立即得到反馈,这有助于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激励他们继续前进。
低错误率原则
由于学习内容被分解成小步骤,且每个步骤的难度较低,加上即时反馈,可以有效降低错误率。
实施流程
准备阶段
培训师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一问一答的小单元,并按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的顺序安排。
学员寻找合作伙伴,一人充当“讲述者”,一人充当“反馈者”,并准备程序材料。
实施阶段
学员配对进入练习,讲述者进行讲述,反馈者鼓励对方继续讲述,并努力表述清楚、正确。
讲述者回答问题时,反馈者立即给出判断反馈,以强化正确的行为。
应用场景
程序教学适用于知识类较强的培训,特别是那些需要学生独立学习和掌握大量信息的场合。它可以平衡学生间学习能力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进行学习。
优点
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进行学习,不受他人影响。
及时反馈:学生可以立即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从而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低错误率:通过小步骤学习和即时反馈,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知识,减少错误的发生。
自主学习:程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点
缺乏人际互动:程序教学主要依赖机器或程序教材,可能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
适用范围有限:对于需要实践操作或团队协作的学习内容,程序教学可能不是最佳选择。
总的来说,程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个人自学形式,特别适用于知识类培训。通过合理设计教材和程序,程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信心。